当前位置: 优秀资源网 > 故事 > 历史成语的典故

历史成语的典故

故事 2021-07-20 18:11:51 人气:2774

故事频道小编薄凉成殇给大家整理了《历史成语的典故》的经典故事,这篇历史成语的典故共有1529字,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故事,这篇历史成语的典故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。

历史成语的典故

历史成语的典故

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。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,掌握成语,既可以丰富汉语词汇,提高汉语的语言修养,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,下面是教育资源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成语的典故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历史成语的典故篇一:含沙射影的故事

传说古时候,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,名叫蜮,又有人称做射工、射影、短狐、水狐。

这种虫常常伤害人,形状很是奇怪,背上长着硬壳,头上有角,身上长有翅膀,可以飞到上空,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。

它没有眼睛,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,口中有一横物,形状像弩,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,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,向人射击。被蜮射中的人,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;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,而影子被蜮射中,也会生病。

历史成语的典故篇二:鸡口牛后的故事

战国的时候,秦国想要统一整个天下,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别的小国。

其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韩国,韩王很害怕秦国会来攻打他们,就想要把一块土地送给秦国,向秦国称臣,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楚王知道了,就派了一个叫做苏秦的人去劝韩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。苏秦到了韩国,就对韩王说:“大王,你们国家虽然小,但是资源丰富、武器也很精良,还有那么多的勇士,为什么要送地给秦国,当秦国的附属国呢?”韩王犹豫地说:“秦国那么强大,我们送一块地给他,让他们高兴一下,就不会来打我们了啊。”

苏秦摇着头说:“您现在送一块地给秦国,以后,他会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,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?等你送不出来的时候,秦国一样会来打你们的。”韩王:“可是…”苏秦:“别可是了,有句俗话说:『宁可做鸡口,不愿作牛后。』,鸡的嘴巴虽然很小,但是可以吃东西,牛的屁股虽然很大,一点东西也不能吃,只能大便。您现在连抵抗都没有,就把国家的土地送给秦国,让自己去向秦国称臣,这不是和牛屁股一样吗?”

韩王听了苏秦的话后,觉得很有道理:“你说的对。我情愿作韩国这个小国家的国王,也不要去做秦国这个大国家的臣子。我不送地给秦国了。”

历史成语的典故篇三:筚路蓝缕的故事

春秋时,小小郑国,地处晋、楚两大国之间。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,为了争夺郑国,矛盾很大。郑国既害怕楚国,也不敢得罪晋国,处境十分为难。
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记载:那年春天,楚国攻打郑国,郑国抵挡不住,只得向楚国求和。晋国得到消息,立刻派兵抗楚救郑,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,使他归附晋国。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,郑国已经屈服,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。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,便主张停止进军。而中军副将先縀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,于是发生了争执。

晋军暂驻在敖、郱二山之间。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:“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,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,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。”还说:“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,因此骄傲了,部队也放松戒备了。你们如果趁此追击,加上我们从旁助战,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。”先縀高兴地说:“对呀,打败楚军,夺回郑国,正是时候了。”下军副将栾书说:“不行,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,要发扬他们祖先‘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’的精神,勤俭建国,艰苦奋斗。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,放松戒备了?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,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。要是我们打胜了,他固然会讨好我们,要是楚军打胜了,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。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?”

上述栾书这段话中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是什么意思呢?筚,是荆、竹、树枝之类;路,同“辂”,就是大车。筚路,是用荆竹树枝等编制成的大车,或者叫做柴车;蓝缕,即“褴褛”,破烂的衣服。启,就是开。这句话是说,驾着柴车,穿着破衣,去开发荒山野林。相传楚国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创建起来的。

我要评论 (0)

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

这篇故事《历史成语的典故》还未收到评论

最近更新

关于富含感恩哲理故事6个

07-12 11:17

幽默笑话小故事大全精选

07-12 11:17

巴黎圣母院故事读后感

07-12 11:17

秋微的故事:我是自己的女少年

07-12 11:17

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

07-12 11:17

小学生成语故事书里的故事

07-12 11:17

战国时期著名的故事

07-12 11:17

战争伟人的故事

07-12 11:17
栏目暂未开放
内容整理中,敬请期待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