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优秀资源网 > 故事 > 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

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

故事 2022-12-03 05:12:31 人气:1259

故事频道小编心甘罪。给大家整理了《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》的经典故事,这篇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共有1255字,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故事,这篇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。

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

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

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,下面是教育资源网小编为您尽心挑选的关于的资料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

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。       

原意是梅子酸,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,因而止渴。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,用空想安慰自己。

望梅止渴的分析评论

“望梅止渴”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,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、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,提及甘酸的梅子,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、暂解干渴之苦,而且也鼓舞了士气,“得及前源”。后以“望梅止渴”比喻虚偿所愿。从本文中可看出,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,善于思考,懂得变通的人。

“望梅止渴”讲了一个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: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,由于天气炎热,士兵都口干舌燥,曹操见此情景,大声对士兵说:“前面有梅林”。士兵一听精神大振,并且立刻口生唾液。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“望梅止渴”的暗示,来鼓舞士气。

还有这样一件事,某人出门旅行,途中投宿于一个旅馆。睡至半夜,哮喘的老毛病又发作了。他靠坐在床上,依然感到呼吸困难、胸部憋闷。黑暗中,他摸索了好一阵子,才找到窗户。可是,任凭他怎么使劲,也无法将它打开。情急之下,他只得挥拳把窗子的玻璃击碎。顿时,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。他探身对着被击碎的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,哮喘明显地减轻,于是又摸索着回床躺下,不一会儿就安然入眠。次日清晨醒来后,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,赶忙查看到底是哪一扇窗子被他打破。奇怪,所有的窗户均完好无损。原来,被他打破的竟是墙上那面挂钟的玻璃。 这个人的哮喘发作是事实,打破挂钟玻璃后,哮喘发作被控制了也是事实。而“治”好他哮喘发作的那“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”却并不存在。这种“想当然”就是心理上的暗示。

小品《卖拐》是一个消极暗示的典型。在消极暗示中,受暗示者的性格多缺乏主

见、人云亦云、听风是雨、盲目崇拜。他们大多知识浅薄,缺乏科学意识。如小品中的卖拐者以行家里手自居,用一些貌似科学术语的语言就更有欺骗性。买者说自己“脸有点大”,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腿没有问题。卖者则说:“那是腿部神经末梢坏死,把脸憋大了。”“神经末梢坏死”可不是小事,放在谁身上心里也得“咯登”一下。买者说:自己左腿没有毛病,只是小时候右腿摔过。卖者便说“那是转移了”。“转移了”这三个字是癌症晚期常出现的字眼,很有煽动性。让你把腿跺麻之后走一圈儿,肯定会有不适之感,因此买者对自己的腿有病就深信不疑。人对自己的健康是很珍视的,因而也容易疑神疑鬼,过分敏感,本来没问题的部位,在意识的指导下,也会产生错觉,出现“杯弓蛇影”的心理暗示效应,进而产生了急切求治的心理。怎么治呢?卖者说出了他的“经验”之谈:“架着拐,走一段时间就会好。”既然治法这么现成简单,何乐而不为呢?这时卖者不失时机地把拐拿出来进行推销。买者听说自己的腿有办法治,自然喜出望外。于是,一出骗局也就此宣告成功。

可见心理暗示有好有坏,合理利用心理暗示,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。

我要评论 (0)

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

这篇故事《成语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》还未收到评论

最近更新

有关徐悲鸿的名人故事600字:徐悲鸿三清齐白石

06-04 13:02

帝王故事史上最好色帝王:一夜召幸三十妃

05-31 23:00

幽默故事:自作聪明的贼

05-31 23:00

带插图的成语故事

05-31 23:00

瞎子摸象的故事梗概

05-31 23:00

儿童寓言故事精选500字

05-31 23:00

编童话故事300字动物5个

05-29 17:10

幼儿园故事教材内容

05-29 17:10
栏目暂未开放
内容整理中,敬请期待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