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优秀资源网 > 诗词 > 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

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

诗词 2024-06-14 12:32:56 人气:1900

诗词频道小编不搭的我给大家整理了《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》的经典诗词,这篇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共有1000字,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诗词,这篇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。

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

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

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

《登襄阳城》

唐•杜审言

旅客三秋至,层城四望开。

楚山横地出,汉水接天回。

冠盖非新里,章华即旧台。

习池风景异,归路满尘埃。

【赏析】

襄阳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,它外揽山水之秀,内得人文之胜,凭山之峻,据江之险,是中国历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。诗人杜审言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,他纵目四望,顿觉心胸开朗,贬谪的苦闷忧愁瞬间被一扫而空。

“楚山横地出,汉水接天回”两句是作者登襄阳城所见的独特山川景物。襄阳城三面环水,一面靠山,是一座山水名城,作者登临城上,极目远望,见楚地山川横亘,绵延不断,突兀而出,高耸入云;汉水浩荡,奔腾向前,与天相接,蜿蜒迂回。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,故云“接天回”。“出”字、“回”字,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字眼,但与“横地”、“接天”分别组合起来,就产生了传神的效果,表现出山川的动态之美以及那不可撼动、不可遏止的气势。胡应麟评曰:“闳逸浑雄,少陵家法婉然。”《唐诗意》:“极形楚地之美,即《硕人》‘河水洋洋’意。然彼是变风,此是正风。”

扩展阅读:杜审言的简介

杜审言(约645-约708),字必简,汉族,中国唐朝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官修文馆直学士。唐高宗咸亨进士,唐中宗时,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,被流放峰州(今越南越池东南)。曾任隰城尉、洛阳丞等小官,累官修文馆直学士,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被称为“文章四友”,是唐代“近体诗”的奠基人之一,作品多朴素自然。杜审言的诗多为写景、唱和及应制之作,以浑厚见长,其五言律诗,格律谨严。他的五律《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》,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。

司马周季童、司户郭若讷构其罪,系狱,将杀之。季童等酒酣,审言子并年十三,袖刃刺季重于座,左右杀并。季童将死,曰:“审言有孝子,吾不知,若讷故误我。”审言免官,还东都。苏(廷页)伤并孝烈,志其墓,刘允济祭以文。武后召审言,将用之,问曰:“卿喜否?”审言蹈舞谢,后令赋《欢喜诗》,叹重其文,授著作佐郎,迁膳部员外郎。神龙初,坐交通张易之,流峰州。入为国子监主簿、修文馆直学士,卒。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,诏赠著作郎。初,审言病甚,宋之问、武平一等省候何如,答曰“甚为造化小儿相苦,尚何言?然吾在,久压公等,今且死,固大慰,但恨不见替人”云。杜审言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,世号“崔李苏杜”。融之亡,审言为服缌云。审言生子闲,闲生甫。(《新唐书·杜审言传》《唐才子传》)

我要评论 (0)

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

这篇诗词《杜审言的诗词《登襄阳城》赏析》还未收到评论

最近更新

席慕蓉《古乐府》

06-13 16:55

抒写秋天的现代诗歌三篇

06-13 16:54

王安石的七言绝句《江上》赏析

06-13 16:54

白朴《沉醉东风·渔夫》诗词赏析

06-13 16:54

杜甫描写泰山的诗词《望岳》赏析

06-13 16:54

关于开学的现代诗三篇

06-13 16:54

欧阳修《减字木兰花·画堂雅宴》诗词赏析

06-13 16:54

柳永《巫山一段云·清旦朝金母》诗词简析

06-13 16:54
栏目暂未开放
内容整理中,敬请期待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