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阅读 2025-02-21 17:10:43 人气:461
文章阅读频道小编恢复平静给大家整理了《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电影观后感【实用】》的经典文章阅读,这篇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电影观后感【实用】共有1669字,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文章阅读,这篇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电影观后感【实用】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。
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电影观后感【实用】
观看完作品之后,内心会产生很多感慨,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,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。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电影观后感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瘦脸庞,大眼睛,大门牙,大嘴巴......这个惹眼的人物是影片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的主人公——患有先天读写障碍的八岁男孩伊夏。当伊夏描述出“字母在跳舞”时,没人相信他,也没人理解他。
他不会朗读,不会拼写,不能完成作业,每张试卷上都是“满江红”,连续两年被留级,为此,同学们嘲笑他,老师责罚他,父母也认为他懒、调皮、不想学习,把他送到寄宿学校。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究竟怎么了?直到他遇到了尼康老师......
发现伊夏的“学习差”、“多动”、“贪玩”、“叛逆”、“捣蛋”、“好幻想”使我对这个大门牙、大眼睛的男孩心生厌弃。近20年的教育直觉告诉我,这个孩子的“臭毛病”因生活在富裕家庭,父亲疏于管教,母亲过于放纵和溺爱所致。在学校,像伊夏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被贴上“学困生”或“行困生”的标签,大多会遭受像伊夏一样的嘲笑和冷落,而老师能做的似乎很有限。
可是,当我看完影片后,我知道是“自以为是”欺骗了我,常规思维蒙蔽了我的双眼,致使我看不到伊夏的光,他其实是一颗坠落到地球被蒙了灰尘的星星,他需要的是被发现。伊夏拥有绘画天赋,且极富想象力:他绘制的翻页小书,生动地讲述着他和家人分离的故事;他的绘画作品用色大胆明丽,富有创造性;他能用小木棒和橡皮筋做出小船在小河里前行……可是,很长时间里,伊夏都被误解,被打击,他的星光在密不透风的压制和嘲笑中渐渐暗淡。
伊夏开始闭嘴。他总是既沮丧又害怕。他一句话也没说,也不再画画了。幸运的是,尼康老师小时候也患有诵读困难症,他注意到了伊夏。他能感受到伊夏内心的挣扎和痛苦,也能看到伊夏眼中的呼救声。当尼康先生找到校长解释伊莎的情况并决心帮助他时,我钦佩老师的勇气。
伊夏是幸运的,因为他遇到尼康。于是,我自问:我是谁的尼康?
那些被蒙了灰尘的星星们,他们能幸运地遇到“尼康”吗?
唤醒为了唤醒伊夏,尼康老师煞费苦心。他到伊夏家做家访,告诉伊夏的父母,他们的小儿子有读写障碍,需要被理解和帮助;他在上课的时候讲爱因斯坦、达芬奇、爱迪生、迪士尼的故事,并告诉伊夏自己和他一样,帮助伊夏重拾自信;他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用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辅导伊夏认字写字,并毫不掩饰地把微笑和赞美给了伊夏;他组织全校绘画大赛,只为唤醒伊夏,让这颗被遗忘的星星绽放光彩。当伊夏走上奖台,看到尼康老师画的是他自己咧嘴一笑时,他泪流满面,扑到尼康的怀里。掌声雷动。
一瞬间,我的心被一种力量所感动。看到这里,我更佩服尼康。他用爱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,用理解呵护星星,让弱智的孩子成为金星,用无限的耐心和智慧照亮自己和他人。他是一个与光同行的人。
我想,作为老师,需要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。然而,这种能力从何而来?尼康告诉我要有“五个一”:
一颗善良热情的心,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一双能托起生命的手,一种敢于突破、勤于思考、勤于学习的精神。五个一缺一不可。相较于尼康的五个一,自己刚刚是幼儿级别,顿觉紧迫感骤增。
与光同行
影片中的一个情节让我觉得心中燃烧:伊夏的父亲来到寄宿学校找尼康的老师,说明他和妻子非常关心伊夏。尼康认真地给他讲了所罗门群岛砍树的故事。
原住民要砍伐一棵树,并不用斧头砍伐,而是把这棵树团团围住,大声咒骂它,连续一个周,这颗树就会慢慢枯萎,然后倒地死去。听完这个故事,伊夏的爸爸露出惊愕、羞愧、恐惧的眼神。我也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,不由得汗毛根根竖立。
一棵大树在咒骂中枯萎死去,一个人呢?一个孩子是笨蛋?还是天才?
往往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态度。当我们称一个孩子为傻瓜时,他真的越来越蠢;当我们称赞一个孩子为天才时,他真的让世界惊艳。天才是自夸的,这应该是教育艺术的规律。
所以,告诫自己:管住嘴,不要虚伪,不要计划快。语言的力量超乎想象。它可以生一朵花,也可以毁掉一颗心。
做什么样的老师?看了《地球上的星星》后我想,教师应该是手持星火点亮内心的人吧。对,做追寻星光,与光同行的人。
这篇文章阅读《《地球上的星星》电影观后感【实用】》还未收到评论